中国每日美食,分享实用美食科普知识,学会生活经验技巧。

科普头条推荐热门科普知识科普知识排行科普手机版

分享实用美食科普知识,学会生活经验技巧。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普知识

为什么三伏天最热最难熬 三伏天里头伏中伏末伏哪伏最热

时间:2021-08-27 07:22来源:每日科普网(www.mrkp.com)人气:

“夏天,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躲在屋里,吹着空调,吃着西瓜”、“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”、“给我冰西瓜......”没错,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。三伏天,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三伏天的伏期不固定,有些年份伏天长达40天的情况。那为何三伏天最难熬?“三伏”里哪“伏”最热?下面,和每日科普网一起了解关于三伏天的相关知识吧。

本文目录

1、为何三伏天最难熬?
2、三伏天的入伏时间
3、三伏天到底有多热?
4、古代的三伏也这么热吗?
5、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?
6、“三伏”里哪“伏”最热?
7、防暑降温有讲究

为何三伏天最难熬?

三伏天,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,三伏有初伏、中伏和末伏之分,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。“入伏”后,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。

三伏天,近四十天的伏期。正式入伏后,高温、高热、高湿的“桑拿天”将频繁出现,酷暑难耐。

“三伏”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,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,它是“头伏”、“中伏”和“末伏”的统称,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。

传统历书规定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”,意思是说,“从夏至日”开始往后数,数到第三个“庚日”便开始入伏了。这里的“庚日”是指古代的“干支纪日法”中带有“庚”字头的那一天。

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。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(初伏)出现的时间不同,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。中伏时间有长有短,可能是10天,也可能有20天。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,有些年份是40天,两种情况。

三伏天的入伏时间

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看来,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
三伏天到底有多热?

近30年来(1991-2020年)的气象数据,三伏天里华北、黄淮、西北地区东部极端高温在40℃以上,高温持续日数达5-7天;而南方大部虽因湿度大,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强,但极具耐力,高温日数均在20天以上,局地甚至达35天。而不得不提的“高温霸王”吐鲁番,极端高温曾达47.8℃(2008年8月5日),高温日数曾持续达39天,几乎是高温全满贯。

古代的三伏也这么热吗?

历史气候研究表明,我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。《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》中说道,当时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;当年(1743年)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记录的实测温度是,7月20至25日的气温值都高于40℃,其中7月25日竟达44.4℃。直让人感慨:“没有空调的时代,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?”

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?

据气象专家介绍,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其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。

“三伏”里哪“伏”最热?

气象专家表示,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,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头伏、中伏还是末伏,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会出现“秋老虎”,其实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。通常我国大陆,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,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。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,末伏后的8月中下旬,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“秋老虎”的连续高温天气。

防暑降温有讲究

天儿一热,很多人以为“伏天里要一心防暑”,其实,伏天更要提防的反而是“寒”。洗冷水澡、长时间吹空调、喝冰镇冷饮等,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。

气象专家建议:伏天里,空调温度调至26℃左右,不开空调时注意开窗通风;伏天锻炼讲究轻缓,可选择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去户外运动,让身体微微出汗,运动后注意补水,最好不要饮用含大量糖分的饮料;饮食注意少寒凉,以免造成胃部痉挛。

虽说三伏天真的让我们热得“够呛”,但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气候现象,每年我们都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迎接它、应对它。预防中暑、不要贪凉;多吃苦瓜,少吃冷饮;总之,只要积极和正确应对,我们都可以健康平安地度过三伏。

标签:
用户评论
'); })();